策略/維基媒體運動/2017/工具箱/討論指南/遠端會議

This page is a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 page Strategy/Wikimedia movement/2017/Toolkit/Discussion guide/Teleconference and the translation is 100% complete.

本頁旨在解釋如何以遠端會議或是視訊會議的方式籌辦關於維基媒體運動策略的討論。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is closed.

Cycle 1 of the discussion is now closed for analysis and sense-making, and the toolkit information may change for Cycle 2. Please join us soon for the next cycle of discussions. Updates in progress

「虛擬」或視訊/語音會議討論(第一輪)

建議規模

每通電話最多6-7位參與者,推派一位促進者,並推派至少一名記錄人員(不參與討論)。

議程總覽

1.5小時的討論中,參與者會進行下列事項:

  • 瀏覽策略簡報來討論和組內有共鳴的主要論點
  • 探索願景要達成會是長什麼樣
  • 腦力激盪我們要達到願景的最佳方法有哪些
  • 分出主題並且寫下主題論點(論點以每個主題1句話即可)

詳細議程

下面列出的是為這項討論度身訂造的推薦議程,您可以隨時採用,不過您也可以以另一種方式開展討論。

有用的提示:

  • 在討論前,就先指定一位促進者(帶領討論並且掌握時間)以及做記錄的人。
  • 創建一個共筆的紀錄頁面,並且在對話中發給組員們一起寫。
  • 強烈建議每個參與討論的人事前就都看過摘要報告並且有整理出一些主要想討論的點。
  • 使用Google hangout或是其他的影像通訊工具來讓其他人能夠在討論的時候看到。
时间 活动
行前 電子郵件通知:
  • 寄送議程、會面的目的
  • 寄送策略摘要
  • 寄送友善空間的規範
  • 讓參與者知道除了他們以外,還有哪些其他人會參加
10分鐘 開場
  • 自我介紹(名字﹑參與維基運動多久了)
    • 分配職務-確認誰是促進者、誰做紀錄
  • 提醒每個人遵守友善空間方針(互相尊重與體諒)
  • 說明會議的目標:我們將會一同努力,討論運動的整體方向,並且產出主要主題的初步清單,以及這些內容的意義。
20分鐘 2030年的世界——我們的運動的樣子會像什麼?
  • 15分鐘:分享在策略簡報裏頭的30張投影片——鼓勵各位提前閱讀這些資訊。
  • 5分鐘:問問大家簡報裡哪些東西對他們而言是新鮮的(保持簡短即可)
10分鐘 探索我們的共享願景想像一個世界,每一個獨立個體都能自由分享知識的總和。
  • 3-5分鐘:針對下面兩個問題,讓每個人安靜地寫下他們自己的答案。
    • 這會看起來像怎樣?
    • 要達到這個願景,我們目前會遭遇哪些挑戰?
  • 5分鐘:接下來,大家分享彼此寫出來的答案。
30分鐘 第一則帖文(想法)——達成我們的願景
  • 給每個人下列的提詞;在螢幕上顯示。
    • 提詞:在未來的15年,我們希望共同建立或實現些什麼?
      • 如果有人無法理解這個問題,可能思考這個問題的其他方式有:
        • 在未來15年間,會有什麼事情會引導著我們一起做事?
        • 在未來15年間,會有什麼正面影響或改變是我們希望帶個這個世界的?
        • 在未來15年間,會有哪一間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可以一起做的?
        • 在未來15年間,會有什麼事情可以連結彼此、激勵我們整個運動的?
        • 在未來15年間,會有什麼事情能夠加速我們的成果?
        • 在未來15年間,我們會以什麼樣子被人所記得的?
  • 5分鐘:請求每個人安靜地寫下對這個問題的答案
  • 17分鐘:跟整個團隊分享自己的想法
  • 8分鐘:討論大家共同的主題有哪些
15分鐘 達成我們的願景——第二部分(主題論點)
  • 10分鐘:
    • 為每一個主題,簡單的寫下一句話來描述它。對每個主題摘要,寫下1到3個關鍵字來定義它。討論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應該分一個主題的論點來整理。下列是一些例子。
      • 範例1:
        • 主題摘要:我們應該透過教育機構來增加知識的獲取管道。
        • 關鍵字:教育、獲取(access)
      • 範例2:
        • 主題摘要:為了能夠在2030年維基媒體運動仍持續成長茁壯,我們應該探索新型態的知識載體、擁抱創新。
        • 關鍵字:創新、知識
      • 範例3:
        • 主題摘要:維基媒體代表著知識與事實純淨之處,不受到商業利益或政治角力的玷污,而且推廣平衡資訊與引用文獻的知識文化。
        • 關鍵字:獨立、查核、事實為重
  • 5分鐘:讓每個人閱讀自己的論點,或是可以的話把論點貼在聊天室中讓大家看。
5分鐘 結束會議
  • 促進者分享接下來的下一輪會發生什麼事,還有參與的大家可以怎麼更進一步的繼續對話
    • 展示流程圖
    • 確定誰會貼會議記錄到維基計畫頁
  • 感謝大家!

遠距會議工作坊的工作職務

建議工作分配

要協助主持一場有意義、有生產力的討論,我們建議你可以請別人來志願協助擔任下列角色。這些角色會直接的幫助所有參與者聚焦於討論的目的,你也可以同時擔任促進者或是紀錄,不過你也可以指派請別人擔任那些角色。

協調員

  • 在會議開始前:先分享給參與者行前參考讀物、目標、以及議程
  • 在會議中:
    • 歡迎每個人
    • 鼓勵志工來參與角色
    • 感謝所有人
  • 在會議之後:
    • 確保所有的摘要和原始筆記都有公告上網

促進者

  • 創建討論空間:
    • 確定每個角色都有找到可以協助的志工
    • 分享貴組織的友善空間方針,你也可以分享這個公版的友善空間方針
    • 說明「想法暫存場(parking lot)」的概念——當有一個想法跟主題相關性不高但是被提出來的時候,他們可以被寫下來並且放在一個地方來提供未來審視和討論
  • 準備討論:
    • 分享議程
    • 分享討論目的
    • 分享行前讀物
  • 引導討論時大家掌握時間、鼓勵每個人的參與發言
  • 保持中立,並且幫助其他人反思現在已經提出的想法
    • 避免偏見
      • 相信流程、自己、和他人
      • 訂下參與者行為準則、團體公約,並且堅實執行
      • 用耳朵和眼睛聆聽(注意人們沒講出來的線索)
      • 邀請大家適當的自我反思——什麼時候該用其他方式再表達一遍、什麼時候該講話、什麼時候該聆聽
      • 不要過分指導他人、也不要直接提供答案
      • 允許大家有「思考時間」讓各種不同的準備流程或參與都可以自在
      • 自在地接受人與人對話時的「混亂」以及安靜
      • 做自己、表達自己,並且接受別人的回饋
      • 保持中立/不要批判——避免提供像是「很好」、「沒錯」、或「我同意」這樣有價值批判的話(相反意義的也盡量不要)
      • 在參與小一點範圍的討論時,把這些細部跟整體樣貌做連結
      • 對所有尊重指引的參與者表達感謝,而不要只強調你覺得有趣的部分。
    • 一般而言促進者並不會參與討論。但如果你想要分享點子,請記得要跟參與者表明你現在已經不是促進者的角色而變成了參與者。
  • 說明並請每個參與者監督這場活動的友善空間環境
    • 下列可參考在團體討論時的重要公約:
      • 不要責罵
      • 這是一場腦力激盪活動——所有的想法都會被接受並記錄
      • 沒有點子是壞點子
      • 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意見的時間與機會,而且可以提出不只一個想法
      • 一次針對一個想法
      • 如果不是你正在分享自己的想法時,應該要聆聽並尊重其他參與者
      • 參與者是自願來的,如果有人不想分享他的想法,他們可以被跳過
  • 指派行動事項並且對執行者交付責任
  • 幫助全場總結關鍵主題

記錄員(可以有超過一位)

  • 紀錄關鍵想法、精確紀錄參與者表達的語句,以維持想法的完整性
  • 使用線上分享文件或是wiki頁來做筆記
  • 要記錄有哪些行動事項要進行、還有這些行動事項的負責人
  • 記得讓每個參與這個活動的人都能夠得到會議紀錄
  • [TBD: advice about note privacy for virtual workshops]

參與者

  • 分享你的想法,歡迎發揮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