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性別落差問題
現在已經累積了許多的研究,讓我們了解性別落差是真實存在的問題,但是性別落差的成因則尚未有明確的定論。另外,大部份的研究都是聚焦在維基媒體計畫中女性的缺乏,而缺少了解性別認同在「男或女」之外的維基人的參與經驗。有些建議與行動已經被建立起來,假設改變這些(一個或以上的)因素將能夠幫助彌平這些落差(比方說,如果在維基百科上有更多「關於」女性的內容,將能夠增加女性「出現在」維基百科上的數量)。 我們參考(而不是全部複製)著名的維基百科編輯志工Adrianne Wadewitz的想法,[2] 在此我們並不會著重在釐清落差發生的原因是什麼,相反地我們主要會點出關於性別落差的常見假設,來讓我們能更了解這個複雜的議題。
主要問題
維基媒體的性別落差已經得到大眾的注意了,這要開始自一項2010年的研究發起自聯合國大學(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發現僅有13%的維基百科貢獻者性別被確認為女性。在過去這些年,陸續有許多研究呈現的維基百科女性貢獻者約在8~22.7%之間。[1] 關於這個落差的推測原因有許多,而且也持續辯論中。推測原因包含像是在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簡稱STEM學科)與自由的開放源軟體(簡稱FOSS)專案上的大略趨勢、不同性別如何體驗休閒時間的差異性、以及女性對於維基文化如何處理線上衝突與匿名方式的反感。仍而較明確的是,有些人類的知識在維基媒體運動中仍然少有著墨。在維基上的內容有明顯的落差:舉例而言,仍有許多女性名人的條目還沒在維基百科上被創建,而就算有創建相關條目裏頭的內容也存在者系統性歧視(systemic bias)的問題。
維基媒體計畫能夠茁壯,是立基於「自由讓所有人可以編輯、使用、修改、與散播的開放內容」。多樣性是可以直接支持維基媒體運動的自由價值、方便存取性、平等性、與獨立性。讓各式各樣的貢獻者參與編輯內容,對於達成我們共享的願景——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參與貢獻人類的總知識庫——而言,是十分必要的。我們仍沒有納入重要的觀點,我們也還缺乏納入重要的環境脈絡與資訊。
假設
假設一:修復維基百科上性別歧視問題的責任,在女性自己身上。
性別歧視並不只有影響女性,而這個問題也不是只要由女性來修正的。這是影響整個社群的問題。結盟合作對於處理性別落差問題,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假設二:女性會自己編輯那些重要但仍少有著墨的主題。
假設女性會自己編輯重要但仍少有著墨的主題,這反而加強了性別刻板印象。擴充這類主題的任務必須要透過連結許多能夠處理這類主題的社群——有男生也有女生的社群——共同合作來解決代表性不足的問題。
假設三:女性的參與會讓維基百科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
這種假設也是來自性別的刻板印象——女生是喜歡和平、不與人爭、無害有教養的一群人。為了讓社群彼此更加以禮相待,行為文明應該不論性別為何,社群中每個人都應該保有的。
假設四:女性和男性可以互相替代。
儘管我們絕對不能把人的角色分工給固定住、強迫人們要依照跟他們該有的性別刻板印象一樣,我們也需要理解到男性會帶來男性的獨特觀點,女性則也會帶來只有女性才有的獨特觀點,有了這些觀點才能讓百科全書偉大。除非有更多女性參與貢獻,否則一本百科全書將無法發揮它的全數潛力。
性別落差會發生並非單一的原因,所以也不可能只用單一的解決方法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如同Adrianne Wadewitz指出的:「當社群中某個團體被虐待、系統性的否決特定的觀點與權益,這反映著整個社群缺乏反思能力,而整個社群的正當性便會逐漸消失。[2] 性別落差是整個維基媒體社群的大問題,所以我們應當集體行動。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專案計畫讓合作夥伴、研究調查、社群組織、社會文化、以及技術介入能夠發生。
查詢或加入你所知道的相關計畫
請問您是新聞從業人員嗎?
您是否正在撰寫一篇關於維基百科或其姊妹計畫上性別落差或性別議題的報導呢?請聯絡 presswikimediaorg 來讓對相關主題具備專精的維基百科社群成員能與您牽線。
參考來源
- ↑ 重新檢驗維基百科性別落差:特徵調查反應預估傾向評分的偏差,來自Hill, B. M., Shaw, A. (2013)。Plos one, 8(6), e65782. html
- ↑ a b 《維基百科上的性別落差以及整體系統性別歧視的複雜現況(Wikipedia's gender gap and the complicated reality of systemic gender bias)》,HASTAC,2013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