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的未来:值得思考的三问三答
这篇评论是由来自维基媒体以色列分会的阿摩斯·梅隆撰写的。所有观点仅代表他个人;欢迎参与讨论,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列于评论章节。
维基百科(还)应该是怎样的?
维基百科以作为21世纪的百科全书为豪。除此之外新世纪便没有别的百科全书。它将这一类的图书,惊人的从地球上消灭了。因为我们已建立世界上最大、最新、共享和普遍的百科全书——主要是因为它实际上已是硕果仅存的一部——是时候去了解我们的未来了。如果我们仅仅安于保持现状,它很快便会过时。如果我们决心实现当初的愿景,将全部知识的综合提供给每一个人,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种知识在哪儿?
知识在书里。我们的未来世界里,许多书都将是自由版权的,很容易获取以便阅读、分享和引用。我们可以建造一座有无数排书架的图书馆,并成立一个社群来管理它,甚至可以向公众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知识在博物馆里。现在的博物馆保存了见证人类和自然历史的大多数藏品。然而只有一部分藏品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展出,余下的收藏在大部分时间只能放在储藏室里。我们能创建一座座视觉博物馆,有无数的展厅,全部的收藏都能以新的多样化的方式与参观者见面。各维基项目的搜寻能力、索引和界面必须改进,以实现上述的目的。
知识在学院里。开放存取运动带来了一个重大改变:学术资料能够在网上免费获取。我们应当延续自由学术的理念,创建一个不但能免费发布论文,还能够分享与众包研究及同行评审程序的机构。研究者可以在各种平台上发布他们的成果,并实时获取其他人的反馈,整个程序是开放的,任何人都能参与。这个平台能够支持合作研究,所有的贡献都能被记录和感谢,就像在维基百科里一样。
怎样吸纳新编辑?
看起来维基百科近年来的主要问题是新编辑的减少。到目前为止,讨论的重点是为那些尝试去编辑的人扫清障碍:社群(封闭和僵化的社群)和技术(可视化编辑器)。我完全支持这样的讨论,并赞同大部分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实施。不过,我想表达一个不同的观点:我们的主要问题不在于那些试图编辑者被莫名其妙的阻却,而在与那拥有成为伟大的编辑者的潜力、但从来没有选择尝试的人。我们把提供“一切知识的总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部分人身上,他们从自己编辑贡献中获得满足,而忽略了其他许多人。我当然不是在暗示有偿编辑——这将破坏社群的志愿模式,也可能导致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但我确实建议大家重新思考编辑维基百科的激励机制。
我想更多的谈谈在我眼中没有给予足够关注的主要激励。我还相信它是真正解决了编辑者下降问题的关键。这种激励是任何创造性活动的最经典的激励——荣誉。从技术上讲,可以说是每个编辑者在完成每个编辑贡献后得到完全透明的肯定。然而在实践中,荣誉退居幕后,因为大多数读者都不会接触到它,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对于媒体文件,恰当的展示其上传者是可行的,而基金会的开发团队正在采取措施,提高这种署名的可见性——一开始是采用新的媒体文件查看器,之后以进一步的提示让人来查看媒体文件的使用,并且有新的方法来为每个署名的贡献表达感激,并改进署名的可见方式。然而对于文本,很难找到可行的方式来展示贡献者的功劳,且不干扰后续的阅读。即使是最复杂的工具(例如谷歌文档等),也不可能为每一个小的修订都打上明显的署名。
解决署名问题的一个可能方法,是将重点放在确认总的编辑活动,而非单个编辑上。随着维基百科的成长和质量的提升,对一个活跃的编辑者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提高了。即使现在,在某些学科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的老编辑会得到其他编辑的赞赏,而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比别人更有分量。我的建议是,将这种认同不止局限在维基百科社群内部,而是以某种方式变成一种可以为维基人履历增光的正式的承认。正如同学者规定各种头衔,并依据学术活动能力将它们赠予他人,维基百科也可以规定各种知识层级,这种层级完全基于在维基媒体项目的编辑活动。对着维基百科的可信度增加,公众对维基百科头衔的尊重也会增加,反之亦然——大家会明白维基百科(同样)是由专家撰写的。
基金会与各分会应当扮演什么角色?
维基百科不仅是一个非凡的知识计划,它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社会实验,实现如此多的原则——分享知识、免费内容、志愿服务、众包、民主,长尾理论和更多。首先,它是一类确实在运作的事物,尽管直觉告诉我们它可能会失败。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一个词——社群。尽管这个社群有着顽固性和排他性,我们不能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这样的维基百科:社群不是它的主导成分。因此,基金会把焦点集中在为其活力找到一个技术的和合理的支撑、以及它的增长源和软件与设计的创新,是正确的。这是基金会的专业价值所在,而一个志愿者群体往往不能提供。
但基金会不应该止步于此。正因为它促成了维基百科的重要设计改造和更先进的软件,所以也应该是可以构建一个战略基础,来超越其传统领域,挑战了整个运动。因此,应当执行上面提到的想法——维基博物馆的基础设施,或一个显示社群知识层级的程序。这没有必要自上而下来推行。基金会只要提供这种可能性就够了,以及让社群实施它们的工具——并且必须的修改,最后都只能由社群自然而然的实施。当社群变得越来越封闭和停滞,基金会必须着手挑战现状,不然整个项目就将被抛弃。
当基金会做出改变以满足社群的专业需求,各分会将成为这一举动在世界各地的代表。由于网上沟通严格来说是不够的,各分会就能起到桥梁的作用。在实践中,除了安排社群聚会,主张修改方针,提高对免费内容和其他必要的活动的认识,各分会应把重点放在三类内容项目上,以扩大维基百科知识的范围,并吸引新的编辑:
首先是那些与拥有信息和收藏的组织合作的项目——这些组织包括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等。近年来,在增进与这些机构合作的方面有了重大进展,但有时随着活动的发展,长期目标却可能被遗忘:把所有的信息或收集维基百科(或:“给我们你所拥有的一切”),并通过这样做,专注于我们最重要的价值——使整个世界的读者都能以任一种语言在任何时候获取它们。这意味着以这样一种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视觉博物馆的方案是上面已经提到的,各分会的角色就是与那些机构合作。可能的合作方式有:提供对它们所拥有的内容的数字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并为以自由版权发布它们提供指导和建议,建立分析统计的工具,并教导它们的员工如何自己在各种维基媒体计划上分享他们的内容。应该招募大量的志愿者——不一定是已有的维基人,来规模性的完成这些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明显使这些机构受益,增加它们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我们在这些项目上的活动方向是在正确,但我们需要开始考虑更进一步,真正发挥影响。
其次,与那些汇集了各领域专家的合作——许多组织——比如一个足球俱乐部、农业部、或是一所大学的鸟类学系——能够团结周围从事特定活动领域的人,不管是正式还是娱乐的行业。各分会应该找出这些组织,鼓励其成员贡献维基百科,不管是直接参与编辑还是以其他方式(包括合作内容的尝试)。人们从事某一个领域,通常会推动将自己领域的知识传递给公众,这是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因此,这里的主要工作(除了实际的指导)便是宣传自由知识的重要性和维基百科在提供获取知识中的作用(或:“在维基百科,那里的人都是”)。这些项目为各分会的成长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最后一个项目的基础是人与社群——各分会应敢于以不同的方式来创建围绕自由知识和贡献维基媒体计划的社群和活动。这些分会已在许多国家网民的心中扎了根,它们可以吸引新的有共同点的人群,以共同的起源、兴趣、工作场所等为单位来建立社群。这些项目为分会提供了最大潜力,因为社群聚集将围绕维基媒体计划形成,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口。现状已有不少计划能够证明这点:从内容创作比赛到“维基爱古迹”比赛,到不同的主题编辑马拉松,到其他各种创新项目的创建以及内容易用性如WikiAir或手机录音的加入。这些类型的项目提供了最令人兴奋和引发讨论的动机,而为了吸引更多人,我们需要更多创意!
维基媒体以色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