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media Taiwan/Photonics Program/宣傳稿/2015年12月8日

上禮拜五(12/4)中午,我們光電計畫的正規軍─逢甲大學碩士班學生們,利用吃飯時間舉行了一次小聚會,跟老師用「馬呂斯定律」這條目當,學習如何在內文中加入數學公式。沒跟到沒關係,我們用簡單的SOP,讓逢甲以外各路遊擊隊勇士也能學會如何添加公式!

宣傳稿來源

最簡單的學習就是模仿,首先來到「馬呂斯定律」這條目,並點選「編輯」查看原始碼,用比對的方式理解轉換原理。我們先拿條目中一個原始碼和公式間的轉換做舉例:

原始碼「」→公式「I = I0 cos^2 θi」

這裡可以看到,要在維基百科加入公式,起手式就是先加入「」這對標籤。裡面輸入的數字或英文的話會變換成不同的字體。編輯頁面最下方也有提供這個「」語法,點下去就可以在編輯欄使用了。

接著,數學公式中有些數字要寫在別人的右上角或右下角,這就需要上標下標的功能。例如「I」代號如果要區分I0、I1,0和1前只要加上底線「」,0就會顯示在I的右下角;「I 的平方」,是在原始碼中加入插入符號「」就顯示成「I」右上角有個小小的2。(這兩種效果臉書上跑不出來,請參考原條目,就能知道我們剛剛在講什麼碗糕了。)

限於粉絲團的篇幅,我們沒法一一講解,但是沒關係,只要看維基百科「Help:數學公式」頁面,很多內容都已經有詳細的介紹。但其實,有個簡單的規則能讓我們讀懂如何用這些不同功能的公式符號。在這裡就先賣個關子,先讓大家有時間消化今天教的語法,欲知詳情,就等下回分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