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media Taiwan/A Room of WikiWomen's Own/Monthly Report 15

  • 標題 Title/ 以人為本 (Room No.15 People-oriented)
  • 發布日期 Publish Date/ May 21, 2016
  • 原文聯結 Original Link/ 請點閱 Click Here (需Facebook帳號 A Facebook ID is needed)

原文 Content (in Chinese) edit

上一期,「薇姬的房間」撰寫京劇名伶魏海敏的條目。從充滿感性的表演藝術領域告一段落之後,這期踏入了科學理性的領域。原本薇姬們打算撰寫在原子彈的研究中有所貢獻的科學家吳健雄,不過因為她的條目已經相當完整,重新搜尋之後,她們選擇了《科學月刊》的編輯謝瀛春 。

謝瀛春的生平事蹟與聚會的觀察無關,所以我不打算在這裡細提,也保留一個給大家之後閱讀薇姬們工作成果的理由,不過有件事跡關係到薇姬們選材的原因,就是她曾經得過「全球核能婦女會獎」(WiN Award)。這個獎項是頒給對核能科技有重大貢獻的女性,而謝瀛春並非核工學者,卻憑著普及的貢獻獲得這個殊榮。

在5月的「薇姬的房間」中受邀為我們的編輯工作引言的邱絹琇老師,在引言時針對這個動機,感到特別的感動。根據她的說法,全球的調查數據顯示,女性對核能抱持反對立場的比率高過於男性,因為她們對於孩子的照護,會對環境永續、安全的議題上顯得更加小心翼翼。而身為女性的核能工作者,也就更有集結起來與她們溝通的責任。

很多昨天跟引言人的對話,最後可能都很難出現在維基百科的編輯之中,然而在昨天的對話當中,卻可以發現到這樣的對話對於維基百科的推廣工作仍然是可貴的。

長期以來,我可以在別的聚會裡觀察到,要人們試著去撰寫他們關心的事物以外的條目並不容易,志工經常在熟悉編輯技巧後,因為自己想寫的條目已經完成,也就不再繼續編輯。即使這幾年透過組織工作的開展,有些專題性質的聚會利用集合同好的方式做出一些成績,但這樣必須成立大量的社群,才有可能兼顧到更多的知識領域。

而「薇姬的房間」這種女性式的對話,讓撰寫條目的背後,代表著一個溝通、聯結的交流過程。透過了解一個人背後的故事,寫作者對於條目有了更深的情感;因為不是直接閱讀枯燥的文獻,比較能夠勾引出寫作者對於不熟悉領域的興趣。而知識的層面,即使像核能這樣在台灣遭受較嚴厲質疑的技術,也可以因為這樣過程,讓推廣者找到與一般人對話的可能,一樣有助於更多領域中,不熟悉維基的專業人士,以不同的形式運用他們的專業,提升維基百科內容的品質。

雖然說許多「知識」只是客觀現象的歸納,然而需要歸納出知識,背後的動力仍然是「人」。「薇姬的房間」將人的味道帶進了開放知識的工作中,或許這不僅僅有助於吸引女性投入維基人的行列,或許也是所有聚會如何擴大吸引「人」來參與的核心祕訣。

英文摘要 Summary (in English) 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