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media Blog/Drafts/Individual Engagement Grants demonstrate potential for impact/zh

zh-hant 正體中文 edit

Body edit

 
個人參與補助方案(IEG)第一輪通過的專案截圖

一年前,維基百科在中國還沒有社群媒體的宣傳。在個人參與補助方案提供的$350美元支援之下,現在中國已經有一萬名的粉絲追蹤維基百科微博上的動態。微博是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站。中文維基百科因此能夠在中國利用這個帳號來分享知識,同時組織像是維基愛古蹟一類的維基社群活動。 一年前,沒有人能保證幾個付費資料庫的免費一次性帳戶,能夠成為維基百科人查閱參考文獻的穩定來源、並讓維基百科與圖書館之間發展出新的合作形式。在個人參與補助方案提供的$7500美元支援之下,現在有1500位的維基百科編輯能夠使用3700個免費帳號,未來維基百科圖書館也正在計畫開放給全球的更多使用者利用。還有很多像是上述計畫的受補助者 Addis Wang 以及 Jake Orlowitz ,這些人清楚知道他們想達到的目標、渴望與社群互動、了解社群成員的需求與優先順序、也願意冒險嘗試實際可行且能規模化的解決方案。他們積極的與各方專家與個人導師(mentor)們合作,為了讓親手打造的平台能夠成長茁壯。

個人參與補助方案(Individual Engagement Grants program,簡稱IEG) 在一年前發起,此方案的成立目的是讓像是 Addis 與 Jake 一類的維基媒體人能夠引發更多專案導向的實驗,改善維基媒體的網路體驗。如同上述的實驗計劃,這個補助方案剛開始時也是有風險、沒人能保證成功。而在第一輪補助申請即將結束之際,藉由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補助案學習與評估(Grantmaking Learning & Evaluation)團隊協助所做的效果評鑑,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計畫的影響效果多大、我們又從中學到了什麼。

早期影響指標 edit

第一輪的個人參與補助方案共補助了約六萬美元的資金,支援6個不同國家的8個實驗性專案。有半數專案是針對線上社群的組織,其餘的則試圖建立工具和進行實體推廣。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確定這些補助案在其目標維基或跨維基計畫中能展現的全面影響力,但早期指標已經顯示這些補助案可以對維基媒體運動的策略目標產生直接的影響。

下列 5 個專案,是我們認為可觀察其長期效果的重點對象:

  • 維基百科圖書館(The Wikipedia Library) — 這個案子本身已經算是大大的回本了,而未來若要擴大規模在跨語言的維基中發展,也還具很大潛力:補助了$7,500美元、付費資料庫一類的捐贈則有$279,000美元,這樣算來投資回本是37.2倍。除此之外,編輯也展現了想要利用這類來源的需求:在免費的查閱帳戶開啟後,從捐贈資料庫來的參考來源在維基百科的引用足足成長了400-600%。
  • 維基文庫策略(Wikisource Strategy) — 透過組織活動展現其影響力:2013年11月時,創下了自2011年7月起最高的新維基文庫用戶量(171個新用戶)。
  • 維基藝術學校(WikiArS) — 此補助案創造了高品質的圖片內容,並讓維基媒體共享資源裡頭多了畫作的評價,而不僅限於以往的照片而已:30張圖片被評價為高品質;211個維基百科頁面使用了來自此補助案的圖片;100%參與學校願意表達繼續參與的意願。
  • 維基百科大冒險(The Wikipedia Adventure) 這是一款為了英文維基百科新手而創造的遊戲,現在已經展現了能使編輯更具生產力、也願意停留更長時間的潛力:玩這個遊戲的新手會比不玩遊戲者,有1.2倍的編輯意願。
  • 在中國的推廣(Publicity in China) — 這個用新浪微博的低成本社群媒體實驗,已經展現了在中國人對知識的高度渴望。超過一萬名的粉絲(有25%是女性),且在此帳戶所發表的最新文章也有導引新一群讀者到維基百科:三天內被轉發最多的文章,其連結的維基百科條目增加了252%的瀏覽量。

極具潛力的網路社群參與實驗 edit

針對線上社群的數個專案是目前成果最亮眼的黑馬,尤其在專案初期就已經定義好了社群的需求的情況下。相對而言,沒有和現有社群力量整合、僅只是開發工具的專案,補助的成效則較弱。

「效果最好的看來是搭建平台一類的專案--社交媒體推廣、課程開設、圖書館資源、策略指引--上述測試中的專案,都已經成功的展現了作為平台的可能性。這些專案都特別針對社群內部需求而設計:受補助者聽到了這類需求(比方說,從過去的經驗、透過問卷調查)並且設計出別出心裁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理想而言,下一步會是讓這些受補助者測試看看這些規劃好的解決辦法是否真的能夠引導出原本期待的產出。」 --學習與評估團隊之影響力評鑑(L&E impact assessment)
 
維基文庫策略(Wikisource Strategy)調查了超過30個國家的維基文庫人

補助案中被評定為最成功的幾個已完成的專案,都具有下列的共同要素

  • 與策略重點有清楚的連結,
  • 專案設計成符合末端使用者的特定需求,
  • 在專案中有建立意見回饋機制,
  • 從頭到尾都有社群的參與,
  • 必要時,他們會與專家合作。

受補助者本身對其社群的認識,加上尋求專家以及他人的多元觀點,決定了補助案是否會成功。個人參與補助方案常常的受補助者通常開始測試其概念的地點會在他們主要使用的維基計畫(home wiki),像是維基文庫或是中文維基百科,不過大多數的專案是設計於成功之後可以擴大規模推廣到跨語言的維基計畫裡頭。這需要不只單一參與者來提供協助。有一位受補助者告訴我們:「有一群能力高強的人際網絡所扶持,對這個專案的幫助極大。」

我們拿維基文庫策略補助案之中的社群參與為例,其中包含了親身面對面與線上匿名的意見回饋,這提供了專案主持人來自社群四面八方的不同意見。一項被翻譯成11種語言的問卷調查,顯示了幾項全球維基文庫所面臨的技術性問題,這幫助了受補助者能夠擬定優先事項。而專案組織者也因此,得以從谷歌夏季編程活動(Google Summer of Code)徵招四位學生志工進行維基文庫的改善工作。

維基藝術學校專案之中,受補助者 David Gomez 在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八所學校展開了前導計畫,這讓他能夠建立給全球使用的工作流程。他跟維基百科的志工一起討論,尋找學校作業的要求,藉此讓學生們建立的圖片能夠維基社群再拿來放在文章之中,同時他也從維基媒體共享資源的圖片評鑑機制中尋找靈感,來改善學校上傳到共享資源的作業品質。

 
83%的個人參與補助方案是用於人力資本

我們尤其著重於線上社群管理專案所花的時間與專業,我們發現大部分的補助案最後還是在於人力資本,而不是專案中的管理成本或外部專家的支出(詳見上表)。

實驗精神與前輩陪伴,是計畫成功關鍵 edit

實驗的目的就是嘗試新方法並且從中學習。要有好的實驗成果,需要允許失敗的環境,才能不斷從中學習成長。個人參與補助方案就是要提供這樣的環境,透過將創新精神納入選擇標準之中,同時鼓勵受補助者去冒險並分享他們從中學到的東西。

「相較於其他的基金會補助方案,個人參與補助的報告尤其顯得老實而透明。這可能是很多因素所造成,但最主要的因素應該是個人參與補助方案是一個特別注重實驗概念的方案……另一部分因素則是報告本身也成了設計與輔導的一環。」--學習與評估團隊之影響力評鑑

我們認為報告這個動作,應該成為一份有用的學習作業,而不是一份枯燥的必備文件。這概念變成了支援受補助者十分有用的框架。像是其中一位受補助者所言:「我喜歡引用Siko說的,在每月定期的報告中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要的探險過程』後來當我們決定要在維基媒體部落格上發佈文章時,證明報告這件事十分重要,它讓我們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曝光。」

對受補助者的個人導師制度(Mentorship)以及其他由基金會職員與志工所提供的非財務性支援,也成為此補助方案中很重要的部份。影響力報告中記載:「對實驗性、可規模化發展計畫抱持有明確想法的個人,在個人參與補助方案見到越來越多,這帶來的資源遠超過了金錢所能提供的。」另一位受補助者也指出:「這個方案/計畫管理有一整套的技能培養是非得有無比耐心以及他人協助才能達成的,而我很感謝個人參與補助方案是我的個人導師。」我們並不想在此一一清點每次人力支援所想達到的個別目標,但勢必我們將會需要更大規模的個人導師體制,才能夠因應未來更多個人與補助案的需求。

但也仍有改善空間 edit

除了上述的支援系統之外,個人也可以透過創意實驗室(IdeaLab)的管道來尋求更多參與志工以及諮詢顧問,來讓他們的專案更成功。然而創意實驗室現在還不成氣候,要如何才能達到原本「可媒和人才、創意、技能的大規模系統」的願景,目前還是個問題。改善像是創意實驗室這類空間、同時提供更多自助工具,讓受補助者以及其他志工能夠在社群專案中使用,這些都能夠支持更多逐夢實驗家,解決維基媒體運動未來的重大難關。現在新一輪的個人參與補助方案正在徵求中,我們將會持續觀察這些潮流長期的走向。

你是否也有改善維基媒體在你社群的實驗計劃?請在創意實驗室中分享吧--我們很期待在那邊跟你相遇!新一輪的個人參與補助方案將於3月31日截止。

完整的個人參與補助方案影響效果報告(IEG impact report)以及伴隨而來的個人參與補助方案流程檢視(IEG process perspectives)兩者都已在元維基上公開。非常感謝學習與評估團隊 Jessie Wild 與 Jonathan Morgan 的協助分析。

個人參與補助方案主持人 Siko Bouterse

Notes edit

zh-hans 简体中文 edit

Body edit

 
个人参与补助计划(IEG)第一轮通过的专案

一年前,维基百科在中国还没有社群媒体的宣传。在个人参与补助计划提供的$350美元支援之下,现在中国已经有一万名的粉丝关注維基百科微博上的动态。微博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中文维基百科因此能够在中国利用这个帐号来分享知识,同时组织如维基爱古迹一类的维基社群活动。一年前,没有人能保证几个付费数据库的免费一次性帐户,能够成为维基百科人查阅参考文献的稳定来源,并让维基百科与图书馆之间发展出新的合作形式。在个人参与补助计划提供的$7500美元支持下,现在有1500名维基百科编辑能够使用3700个免费帐号,未来维基百科图书馆计划将开放给全球的更多用户使用。还有很多像是上述计划的受补助者Addis Wang以及Jake Orlowitz,这些人清楚知道他们想达到的目标,渴望与社群互动,了解社群成员的需求与优先级,也愿意冒险尝试实际可行且能规模化的解决方案。他们积极的与各方专家与个人导师(mentor)们合作,为了让亲手打造的平台能够成长茁壮。

个人参与补助计划(Individual Engagement Grants program,简称IEG)于一年前发起,此方案的成立目的是让像Addis与Jake这样的维基媒体人能够发起更多实验项目,改善维基媒体的网络体验。如同上述的实验计划,这个补助方案刚开始时也是有风险的,没人能保证成功。而在第一轮补助申请即将结束之际,借由维基媒体基金会的补助项目的学习与评估(Grantmaking Learning & Evaluation)团队协助所做的效果评鉴,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计划的影响效果多大,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早期影响指标 edit

第一轮的个人参与补助计划共补助了约六万美元的资金,支持了6个不同国家的8个实验性项目。有半数项目是针对线上社群的组织,其余的则试图建立工具和进行实体推广。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确定这些补助案在其目标维基或跨维基计划中能展现的全面影响力,但早期指标已经显示这些补助案可以对维基媒体运动的策略目标产生直接的影响。

下列5个项目,是我们认为可以长期观察其效果的重点对象:

  • 维基百科图书馆(The Wikipedia Library) — 这个项目本身已经算是大大的回本了,而未来在跨语言维基的发展中继续扩大规模,具有很大潜力:Jake在$7,500美元的补助下,成功争取了$279,000美元付费学术数据库捐赠,回报率约为37.2倍。除此之外,编辑数量也展现了想要利用这类来源的需求:在免费的查阅帐户开放使用后,从捐赠数据库来的参考来源在维基百科的引用足足增长了400-600%。
  • 维基文库策略(Wikisource Strategy) — 通过组织活动展现其影响力:2013年11月时,创下了自2011年7月起最高的维基文库新用户数量(171个新用户)。
  • 维基艺术学校(WikiArS) — 此补助项目创造了高品质的图片内容,并让维基媒体共享资源中多了画作的评价,而不仅限于以往的照片:30张图片被评价为高品质;211个维基百科页面使用了来自此补助案的图片;100%参与学校愿意表达继续参与的意愿。
  • 维基百科大冒险(The Wikipedia Adventure) 这是一款为了英文维基百科新手而创造的游戏,现在已经展现了能使编辑更具生产力、也愿意停留更长时间的潜力:玩这个游戏的新手会比不玩游戏者,有1.2倍的编辑意愿。
  • 在中国的推广(Publicity in China) — 这个用新浪微博的低成本社群媒体实验,已经展现了在中国人对知识的高度渴望。超过一万名的粉丝(有25%是女性),且在此帐户所发表的最新文章也有导引新一群读者到维基百科:三天内被转发最多的文章,其连结的维基百科条目增加了252%的浏览量。

极具潜力的网络社群参与实验 edit

针对线上社群的数个专案是目前成果最亮眼的黑马,尤其在专案初期就已经定义好了社群的需求的情况下。相对而言,没有和现有社群力量整合、仅只是开发工具的专案,补助的成效则较弱。

“效果最好的看来是搭建平台一类的专案--社交媒体推广、课程开设、图书馆资源、策略指引--上述测试中的专案,都已经成功的展现了作为平台的可能性。这些专案都特别针对社群内部需求而设计:受补助者听到了这类需求(比方说,从过去的经验、透过问卷调查)并且设计出别出心裁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理想而言,下一步会是让这些受补助者测试看看这些规划好的解决办法是否真的能够引导出原本期待的产出。” --学习与评估团队之影响力评鉴(L&E impact assessment)
 
维基文库策略(Wikisource Strategy)调查了超过30个国家的维基文库人

补助案中被评定为最成功的几个已完成的专案,都具有下列的共同要素

  • 与策略重点有清楚的连结,
  • 专案设计成符合末端使用者的特定需求,
  • 在专案中有建立意见回馈机制,
  • 从头到尾都有社群的参与,
  • 必要时,他们会与专家合作。

受补助者本身对其社群的认识,加上寻求专家以及他人的多元观点,决定了补助案是否会成功。个人参与补助计划常常的受补助者通常开始测试其概念的地点会在他们主要使用的维基计划(home wiki),像是维基文库或是中文维基百科,不过大多数的专案是设计于成功之后可以扩大规模推广到跨语言的维基计划里头。这需要不只单一参与者来提供协助。有一位受补助者告诉我们:“有一群能力高强的人际网络所扶持,对这个专案的帮助极大。”

我们拿维基文库策略补助案之中的社群参与为例,其中包含了亲身面对面与线上匿名的意见回馈,这提供了专案主持人来自社群四面八方的不同意见。一项被翻译成11种语言的问卷调查,显示了几项全球维基文库所面临的技术性问题,这帮助了受补助者能够拟定优先事项。而专案组织者也因此,得以从谷歌夏季编程活动(Google Summer of Code)征招四位学生志工进行维基文库的改善工作。

维基艺术学校专案之中,受补助者 David Gomez 在加泰隆尼亚地区的八所学校展开了前导计划,这让他能够建立给全球使用的工作流程。他跟维基百科的志工一起讨论,寻找学校作业的要求,借此让学生们建立的图片能够维基社群再拿来放在文章之中,同时他也从维基媒体共享资源的图片评鉴机制中寻找灵感,来改善学校上传到共享资源的作业品质

 
83%的个人参与补助计划是用于人力成本

我们尤其着重于线上社群管理专案所花的时间与专业,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补助案最后还是在于人力资本,而不是专案中的管理成本或外部专家的支出(详见上表)。

实验精神与前辈陪伴,是计划成功关键 edit

实验的目的就是尝试新方法并且从中学习。要有好的实验成果,需要允许失败的环境,才能不断从中学习成长。个人参与补助计划就是要提供这样的环境,透过将创新精神纳入选择标准之中,同时鼓励受补助者去冒险并分享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

“相较于其他的基金会补助方案,个人参与补助的报告尤其显得老实而透明。这可能是很多因素所造成,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个人参与补助计划是一个特别注重实验概念的方案……另一部分因素则是报告本身也成了设计与辅导的一环。”--学习与评估团队之影响力评鉴

我们认为报告这个动作,应该成为一份有用的学习作业,而不是一份枯燥的必备文件。这概念变成了支援受补助者十分有用的框架。像是其中一位受补助者所言:“我喜欢引用Siko说的,在每月定期的报告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要的探险过程’后来当我们决定要在维基媒体部落格上发布文章时,证明报告这件事十分重要,它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曝光。”

对受补助者的个人导师制度(Mentorship)以及其他由基金会职员与志工所提供的非财务性支援,也成为此补助方案中很重要的部份。影响力报告中记载:“对实验性、可规模化发展计划抱持有明确想法的个人,在个人参与补助计划见到越来越多,这带来的资源远超过了金钱所能提供的。”另一位受补助者也指出:“这个方案/计划管理有一整套的技能培养是非得有无比耐心以及他人协助才能达成的,而我很感谢个人参与补助计划是我的个人导师。”我们并不想在此一一清点每次人力支援所想达到的个别目标,但势必我们将会需要更大规模的个人导师体制,才能够因应未来更多个人与补助案的需求。

但也仍有改善空间 edit

除了上述的支援系统之外,个人也可以透过创意实验室(IdeaLab)的管道来寻求更多参与志工以及咨询顾问,来让他们的专案更成功。然而创意实验室现在还不成气候,要如何才能达到原本“可媒和人才、创意、技能的大规模系统”的愿景,目前还是个问题。改善像是创意实验室这类空间、同时提供更多自助工具,让受补助者以及其他志工能够在社群专案中使用,这些都能够支持更多逐梦实验家,解决维基媒体运动未来的重大难关。现在新一轮的个人参与补助计划正在征求中,我们将会持续观察这些潮流长期的走向。

你是否也有改善维基媒体在你社群的实验计划?请在创意实验室中分享吧--我们很期待在那边跟你相遇!新一轮的个人参与补助计划将于3月31日截止。

完整的个人参与补助计划影响效果报告(IEG impact report)以及伴随而来的个人参与补助计划流程检视(IEG process perspectives)两者都已在元维基上公开。非常感谢学习与评估团队 Jessie Wild 与 Jonathan Morgan 的协助分析。

个人参与补助计划负责人: Siko Boute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