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dsa562/Sandbox
This is the page for Tsuna Lu to write Wikimania 2019 Participation record.
本頁面為Tsuna Lu前往 Wikimania 2019 的筆記和心得報告草稿。
議程筆記:Wikimania 2019:Session notes
今年度的維基人年會(Wikimania 2019),8月14日至18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舉辦,來自將近80個國家、超過800位參與者前往共襄盛舉。
行前目標
edit- 對於館聯(GLAM)專案,我們能夠透過其他國家的執行經驗分享中,學習到什麼樣的知識和分析出往後我們可以避免那些問題呢?
- 我們除了匯入新的資料至WikiData之外,還能夠怎樣改善現有的內容呢?希望能夠透過了解其他社群常用的工具,提高社群進行編輯時的效率。
- 弱勢語言的數位化保存,我們能夠透過怎樣的方式增加他們編輯的意願和效率?
- 女性主題和多元性別主題近年來在社群內有著越來越高的關注度,我們該如何打造一個適合全部人的環境,讓族群隔閡和歧視能夠減少呢?
- 如何能夠吸引到更多潛在的編輯族群,來加入我們的編輯行列呢?
- 透過與其他國家維基人的交流,了解和評估社群未來可能的發展動向。
社群發展
edit館聯專案
editCentrum Cyfrowe博物館已經關閉了將近十年,而他們目前也正在積極尋找場地可以重新展示他們所蒐藏的作品。而他們接觸到了維基媒體協會,並在黑客松的時候他們也被建議說可以適度地公開作品的照片到公有領域。那他們認為說那既然都要開放了,那就整個開放的徹底吧(滑稽
對於一般傳統的博物館來說,沒有足夠的資訊以及著作權相關的知識可以自行將這些作品上傳至網路上讓公眾觀看,但是透過維基媒體協會的協助,我們終於可以將這些已經拍攝下來的作品從Google Sheet中搬離(因為這是對於工作人員來說最簡便的整理方式)。而我們也很訝異說居然會有這麼一個社群對我們的館藏擁有這麼高的興趣,而且這麼願意協助我們將這些作品整理號上架到一個完善的平台上,而我們如果需要呼叫回來網站內使用的話也只需要使用API拉回來,不會占用到自己主機的資源和流量。
對於如果是蒐藏了其他攝影師或是作家的作品,在同一間博物館(如國家博物館之類的),他們傾向於在CC BY-SA時的名稱仍舊還是以原作的名字為主作者,補充上目前蒐藏於什麼地方,因為他們的作品大多都是已經買斷了。
語言保存
edit在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Odia Wikipedia how-to video tutorials議程當中,Soumendrak指出,他所屬的歐利亞語社群是印度的24種眾多的官方語言之一,目前共有20多位核心的成員在用戶組中活躍且會出現在聚會之中。近年來他們發現,社群中眾多的新血編輯都是因為在Google進行搜尋的時候加入維基百科的,然後自己照著文字摸索或是直接用文字編輯器直上。
但這樣的加入方式也造成了素質上的落差。例如說:引用文法問題、編輯文化的差異、編輯內容的嚴謹度...等等,而這些問題這也造成很多使用者無法長久且持續的留在維基百科中繼續編輯內容、或是貢獻出自己所學的知識等等。所以他們決定以製作詳細介紹維基百科和維基媒體計畫的紀錄影片、以及新手向的詳細教學影片來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還有一個滿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潛在編輯,如盲胞或是不識字卻具有豐富社會經驗的人們的可以更容易的貢獻出他們所學,讓他們在理解維基百科的運作和理念之後,能夠透過語音輸入或是託人協助編輯上去,讓維基百科上各領域的條目內容能夠更加豐富。
女性主題
editInterwiki Women是一個由美國的Armine Aghayan、義大利的Camelia Boban、阿根廷的Andrea Patricia Kleiman,三人於Wikimania 2017後開始進行的一個跨語系編輯計畫。他們花了約一年的時間建立一個關於美國阿拉伯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語系中、具有一定知名度(有關注度的)的女性們的清單,並於並在Wikimania 2018後也進行了為期14天的線上及線下編輯松。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號招到更多有興趣的女性編輯,以減少在各個語系的維基百科中編輯性別上的差異,並提高人物條目中女性的占有比例。
今年他們將進行第三次的大型線上編輯松,於今年的8月20日~9月20日進行。若其他語系的社群若有參與的意願的話,也可以參考他們的計畫進行方式,擬定屬於自己語系的清單。在完成自己語系的條目後,將其翻譯成英文,並整理至Interwiki Women的專案頁面上,讓其他語系的使用者轉翻譯至他們語系的維基百科。而相對的我們也可以參考其他語系社群提出的編輯清單,將其從英文轉翻譯至中文。
另一項專案則是The American Women’s History Initiative(AWHI),他們目前正努力的蒐集美國歷史上應該要被記載、應該要被世人所記得的、於各行各業中活躍卻沒被記載至維基的女性,並將其整理成一張非常長的表單。希望能夠與其他正在進行館聯相關計畫的工作小組或是組織一起進行合作,以進行資料擴充甚至是編寫至維基百科中。目前在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NASA、Wikimedia DC所進行的Wiki Art Depiction Explorer計畫項目支持之下,持續的在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和黑客松,將相關的史實和紀載上傳至維基媒體計畫中。其中主要以WikiData和Wikipedia為主要實現目標。此外本活動配合的維基組織有當紅女人專案、Wikimedia DC、Wikimedia whos knowledge...等等。
Wikimedia Commons
editWikiShootMe!
edit==
editWikiData
editISA Tool
editISA Tool是一套可以在各種裝置上進行照片或媒體的WikiData QID標註,使其資料結構化的一套工具。 設計原因主要是因為在Wiki Loves Africa舉辦的的五年間,蒐集到了將近五萬張的照片、來自六千多位不同的編輯,而這些照片也帶來了數百萬次的瀏覽次數。但是他們發現這些照片需要進行資訊上的補充和格式化,才能讓機器進行深度學習,也能讓殘疾人士可以更加容易能夠理解照片中的內容。ISA Tools建立了一套排行榜,可以進行編輯次數的貢獻挑戰。這套系統從2018年夏天開始進行設計,在2019年春天正式上線。
除了照片以外,還有其中一個分支"Music in Nigera"是可以利用簡單的網頁形式手動輸入各項跟音樂有關的PID。(如:開始結束時間、照封面照片詳細資訊、專輯標題、出版年份...等等)
Wikiloop
editWikiloop是一套由Google China的工程師製作的工具網站,能夠撈取WikiData資料庫中,人物類別條目內的遺失資訊:出生日期、逝世日期、出生地,並自對應的維基百科條目內、模板中的對應資訊撈取出來,將其並列為表格供編輯進行編修參考。
Day 1 (Learning Days - Day 1)
edit- 你想在Wikimania學到什麼?
- 什麼是你在讓自己活動成功時的各種因素?
Day 2 (Learning Days - Day 2)
edit- 如何針對自己組織的合作單位設計一個明確方針?
- 如何建立一個讓參加者們願意繼續留下來的社群?
- Lighting Talk
Day 3 (Wikimania - Day 1)
edit下午
edit- 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Odia Wikipedia how-to video tutorials[1]
歐利亞語是印度的24種官方語言之一,目前共有20多位核心的成員在用戶組中活躍且會出現在聚會之中。他們近年來發現眾多的新血編輯都是因為在Google進行搜尋的時候加入維基百科的,然後自己照著文字摸索或是直接用文字編輯器直上。但這樣也造成了素質的落差,也造成很多使用者無法長久且持續的留在維基百科中繼續編輯內容、或是貢獻出自己所學的知識等等。所以他們決定以製作詳細介紹維基百科和維基媒體計畫的紀錄影片、以及新手向的詳細教學影片來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還有一個滿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吸引到可能包括盲人或是不識字的潛在編輯可以貢獻出他們所學,讓他們在理解維基百科的運作和理念之後,能夠透過語音輸入或是託人協助編輯上去。
- Challenges when going on photo walks[2]
將自己所拍的照片上傳維基共享資源是相當有趣的,除了充實條目內容外、也可以將過往存在但是現在可能已經改變或甚至是消失的建築或文物、歷史事件、人物等等記錄下來永久保存。但如何掌握上傳的品質、如何說服他們(指部分攝影師們)同意以CC授權形式釋出、如何說服博物館文物館藝術館或是物品持有人同意讓編輯進行拍攝...等等的,都是很麻煩的問題。
提供了一個WMFTools網站上的工具:WikiShootMe可以使用。
議程中也有介紹可以將已經上傳至commons的照片增加subtitle,連結至OpenStreetMap以提供OSM的編輯們做為參考來源增加樹或是噴水池等等的圖示依據。
- 360° photography[3]
在議程當中,簡單介紹了一般3D照片拍攝時的構圖方式,以及要如何將現有的3D照片在Wikicommons中顯示、要使用怎樣的設備來進行拍攝、在拍攝時要留意什麼事情、如果真的萬不得已要進行後製的話要如何減少需要動到Photoshop改圖的範圍。
- The Smithsonian:A Partnership to Improve Gender Representation Online[4]
根據目前紀錄看來,已存在維基百科中的人物當中,女性的比例只佔了大約17%。而The American Women’s History Initiative(AWHI)目前正努力的蒐集美國歷史上應該要被記載、應該要被世人所記得的、於各行各業中活躍卻沒被記載至維基的女性,並將其整理成一張非常長的表單。因為希望能夠與其他正在進行館聯相關計畫的工作小組或是組織一起進行合作,希望能夠進行資料擴充甚至是編寫至維基百科中。目前在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NASA、Wikimedia DC所進行的Wiki Art Depiction Explorer計畫項目支持之下,持續的在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和黑客松,將相關的史實和紀載上傳至維基媒體計畫中。其中主要以WikiData和Wikipedia為主要實現目標。此外本活動配合的維基組織有當紅女人專案、Wikimedia DC、Wikimedia whos knowledge...等等。
你可以在這邊看到他們的推廣頁面:American Women's History Initiative (AWHI)
- Structured Data on Wikimedia Commons for GLAM-Wiki[5]
Wikicommons的SDC Update即將正式上線,目前預定將記錄檔案資訊用的格式(metadata)轉換為機器可以直接讀取的格式(和WikiData使用相同技術和格式),而這將會帶來什麼新功能呢?可以減少相同影音或影像的重複可能,此外透過加入新的機器可判讀格式,可以讓機器更容易理解這個檔案的內容實際是敘述什麼、品質高低、授權形式是什麼(類似一種把WikiData的標籤拉過來使用的概念)。
舉例來說:你可以在commons搜尋列中輸入"haswbstatement:P180=Q10409638"
今年預定完成:SPARQL quering、Lua support ubder review、More datatyped、UploadWizard for custom campaigns、Machine vision 也會順便做:Search depicts statements、Depicts of depicts、Depicts and image annotations
Finding GLAMS 建立一個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庫
- 如何使這些歷史文物接觸到新的受眾?
- 如何協助館聯加入我們的計畫
- 有歷史意義的音樂如何記載?
已經失去metadata的資料結構
ISA Tool 在Wiki Loves Africa的五年間,蒐集到了48466張的照片、來自6213位不同的編輯、數百萬次的瀏覽次數。為了將照片能夠結構化,設計了一套ISA Tool可以在各種裝置上進行照片或媒體的WikiData QID標註,此外還有建立一套排行榜,可以進行挑戰。 從2018年夏天開始進行設計,在2019年春天正式上線。除了照片以外,還有其中一個分支"Music in Nigera"是可以利用簡單的網頁形式手動輸入各項跟音樂有關的PID(如:開始結束時間、照封面照片詳細資訊、專輯標題、出版年份...等等)
你可以在這邊查看到需要幫忙的項目:Commons:ISA Tool
ISA Tool網站:ISA-Easily Add Information about Images on Wikimedia Commons
TranslateWiki過幾天就可以進行tools.wmflabs.org上工具的語言翻譯了。
關於古早的書籍上傳
Day 4 (Wikimania - Day 2)
edit上午
edit- Why do museums decide to open up their collections?
Centrum Cyfrowe博物館已經關閉了將近十年,而他們目前也正在積極尋找場地可以重新展示他們所蒐藏的作品。而他們接觸到了維基媒體協會,並在黑客松的時候他們也被建議說可以適度地公開作品的照片到公有領域。那他們認為說那既然都要開放了,那就整個開放的徹底吧(滑稽
那車站內的公共藝術是不是也能夠以相同的形式開放出來呢?不一定,要看
要如何開放公眾瀏覽歐洲的美術館呢? 開放之後對於美術館有什麼損失呢? 在開放之後,如何建立一套適用於美術館的商業模型呢? 介紹研究中,歐洲博物館目前已經有的商業模式 博物館和其他GLAM計畫組織在嘗試為自己創建商業模式時面臨的主要挑戰 收集作品的的資訊進行分析時面臨的主要挑戰。 機構內有多少的聲音是反對或阻礙他們完全開放呢?
大家都有一樣的毛問題:
- OMG,他們把這些東西都用CC0釋出了,那不就大家都可以隨意印出來了??
- 是阿,我們本來就是打算這樣做啊(笑
- 你要看到實體東西還是得到博物館來,就算你有3D列印技術也沒辦法印出跟原作一樣的質感
- 更何況這種東西在博物館整體營運的收入也占不到1%...
對於一般傳統的博物館來說,沒有足夠的資訊以及著作權相關的知識可以自行將這些作品上傳至網路上讓公眾觀看,但是透過維基媒體協會的協助,我們終於可以將這些已經拍攝下來的作品從Google Sheet中搬離(因為這是對於工作人員來說最簡便的整理方式)。而我們也很訝異說居然會有這麼一個社群對我們的館藏擁有這麼高的興趣,而且這麼願意協助我們將這些作品整理號上架到一個完善的平台上,而我們如果需要呼叫回來網站內使用的話也只需要使用API拉回來,不會占用到自己主機的資源和流量。
對於如果是蒐藏了其他攝影師或是作家的作品,在同一間博物館(如國家博物館之類的),他們傾向於在CC BY-SA時的名稱仍舊還是以原作的名字為主作者,補充上目前蒐藏於什麼地方,因為他們的作品大多都是已經買斷了。
- Interwiki Women Collaboration, a cross-wiki global campaign
他們建立了一個關於美國阿拉伯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語系的,具有一定知名度(有關注度的)的女性們的清單,從Wikimania 2017後開始陸續進行蒐集和初步編輯。並在Wikimania 2018後也進行了為期14天的編輯松。希望能夠減少在各個語系的維基百科中性別上的差異。
介紹頁面:各語系維基百科的Interwiki Woman,或是WikiData中的Q55800106。
第三次的大型線上編輯松將會於今年的8月20日~9月20日進行。
其他語系的維基百科社群若有意願的話也可以自己設定不一定數量的女性清單,然後可以在完成自己語系的條目後將其一起整理至專案頁面上,讓其他語系的使用者轉翻譯至他們語系的維基百科。而我們的社群也可以翻譯來自其他語系社群提出的清單,從英文轉翻譯至中文,協助減少人物條目中男女比例差。
- AfroCROWD a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非洲自由文化組織,自2017年開始專注於推廣在非洲的人民們的科技、自由知識、文化和軟體教學運動,先前於聯合國的女性和數位落差相關主題會議中發言過。而目前也已經成為了Wikimedia User Group的成員組織之一。此外也和維基中的各項女性主題如當紅女人/Wikiwoman等等進行合作。 目前主要是與Wikigap/Wikimedia Sweden/African Woman on board/Wikimedia Nigeria/International Africa Day/Intenational Black history Month單位進行合作。
- The gender gap and me
Laliv Gal,一位以色列女性編輯者,在2015年前加入社群前,對於維基百科的編輯、新增條目或與此相關的任何事情是一無所知的。直到某天看到了報紙上的徵人廣告,寫著需要擅長編寫維基百科的行銷助理,當下還認為說天啊怎麼會有公司開了這種工作?不過也基於好奇開始深入去了解維基社群的運作方式。
當初次加入社群聚會的時候,強烈懷疑是不是自己走錯了地方(滿滿的男生),只有幾個女生在社群當中。在現在的社會當中,女性對於資訊知識的理解是相對較低的,但這樣會不會太不平衡了一點?在社群的持續推動之下,全世界的女性編輯只佔了整體10%,但是在以色列卻占了該語系編輯的23%。
在2017年8月的時候,社群甚至還舉辦了藝術與女性主題編輯松。(台灣也有辦)
在他們建立當地的女性維基社群時,他們遇到了一些問題:如何增加新參與者的參與,新的參與者是否有辦法留下?,是否有辦法帶動社群參與?
下午
edit- Lighting Talk
- Total Blackout:How Political Activism Challenges the Neutral Point of View, XanonymusX[6]
- How can Wikimedia projects deal with Patriotism within its community?, Liang-chih ShangKuan (WMTW)[7]
- Wikimedia Foundation v. NSA:An Update, Jim Buatti (WMF)[8]
- Non-Partisan vs. Normalisation - Should we interact with elected extremists?, John Weitzmann (WMDE)[9]
- Wiki- ... who? Brands, Titles and Representation in policy matters
本議題主要是在進行維基的品牌討論,如果以華語地區來舉例:說到維基,大家只會聯想到維基百科,很少會有人想到維基媒體、維基學院、維基數據...等等。那我們要如何去增強我們的品牌價值呢?
- 我們應該要被稱為「維基百科運動」嘛?
- 「維基百科基金會」可以完全代表各個語言的維基百科/維基編輯(Wikipedians)嘛?雖然說外界好像差不多都已經這樣聯想了。
- 這可以當作是一個通用單詞嘛?(這大概一大堆編輯不會同意)
- EU Copyright Directive Transposition Bootshop
(本段不開放錄影錄音)
受到歐盟智慧財產權法實行的影響,會員國必須得在24個月內(2021/06)前去實行這項法律,對於各國國內的著作權法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變。未來如果就算是在進行新聞內文、社群平台貼文或是搜尋引擎結果的引用上,整個流程都會更加複雜。為此,作為維基編輯的我們必須得瞭解那些是必須得盡量避免誤觸到的界線,而我們能夠合理使用的範圍在哪。
Day 5 (Wikimania - Day 3)
edit上午
edit- Translate and translatewiki.net
- challenges of software translation
- MediaWiki software and documentation translation marathon
- Organizing Translation Workshops & Reviving the wiki in your language
在準備一個翻譯工作坊的時候,我們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呢?包括要準備的字詞/場地/協助的志工多寡...? 但大多的時候比較容易發生有些翻譯出來的東西跟實際要用的好像又對不上?或是那個詞在標的語言沒有可以用的直接翻譯呢?(可能是詞太新之類的) 在很多的國家當中,或許只有單一語言是官方語言。但是也有很多地方語言是在那個國家內有人使用,只是範圍比較小而已。
對於國內社群未來的動向建議
edit外部連結
edit附註
edit- ↑ 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Odia Wikipedia how-to video tutorials
- ↑ Challenges when going on photo walks
- ↑ 360° photography
- ↑ The Smithsonian:A Partnership to Improve Gender Representation Online
- ↑ Structured Data on Wikimedia Commons for GLAM-Wiki
- ↑ Total Blackout: How Political Activism Challenges the Neutral Point of View, XanonymusX
- ↑ How can Wikimedia projects deal with Patriotism within its community?, Liang-chih ShangKuan (WMTW)
- ↑ Wikimedia Foundation v. NSA: An Update, Jim Buatti (WMF)
- ↑ Non-Partisan vs. Normalisation - Should we interact with elected extremists?, John Weitzmann (WMDE)